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自问世便备受关注。尤其是其精湛高超的陶瓷工艺水平,更让他国惊叹不已。为此,许多国家多次都向中国申请,希望能够将兵马俑安排出国。
中方虽然表示同意,可还有一尊兵马俑却至今禁止出国展览,因为它拥有一张科学家也难以解释的脸。

禁止出国的绿脸跪射兵马俑
这尊兵马俑,便是绿脸跪射俑。自1999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挖出绿脸跪射俑后,它就一直被严密保护着。
和别的兵马俑不同,绿脸跪射俑自从被发现时,就始终以绿脸的形象示人,除去头发、胡须、瞳孔之外,其余部分全都是绿色。
考古学家们不禁好奇,在众多兵马俑中,它为什么会显得如此特别。原本很多人猜想,是不是曾经制作时,用了特殊的材料。

可相关学者给出回答,秦人当年制作兵马俑时,往往使用灰色或者黑色颜料。至于没有和空气氧化发生反应,则更不合理。
毕竟周边所有兵马俑都已经变化,凭什么这一跪射兵马俑就能特立独行。也正因如此,绿脸跪射俑因其与众不同之处,区别于别的兵马俑,被专门保护起来。当外国想要借出展览的时候,也都会被拒绝。
毕竟就目前发现的所有兵马俑中,这尊兵马俑也是唯一一个脸上还保留着色彩的兵马俑,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科研意义。

尤其是现如今考古学家还无法合理给出解释的情况下,更不能轻易展览。倘若不小心产生任何损坏,那就后悔莫及了。
或许有人会想,只要保护得当,怎么可能有什么意外。却不曾听闻曾经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展览时,就因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出现损伤。
要是出现某些意外,因出国展览导致绿脸兵马俑面容掉色,谁敢确定以后还能挖到相同颜色、相同状态的兵马俑呢?

猜想与解释
不过无数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观众,依旧未停止对绿脸跪射俑由来的推测。就目前来说,这一兵马俑的由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是工匠们的恶作剧,秦人制作兵马俑的过程中,从服饰、兵器到肤色,都是仿真人真马,属于写实类的创作。
原本所有秦俑都按统一的颜料来上色,可这尊兵马俑却出现“意外”。

一些老百姓猜测,或许这是工人上色无聊的时候,故意上了绿色。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算大,毕竟上司检查的时候,不可能放任军阵存在异数。就像行军打仗时,秦国军队里,总不能混入一个穿着赵国军服的军人。
其二,为军中傩(音nuó)人,这种猜测受到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支持。在他们看来,古代军队行军打仗之前,都会以傩礼祭天。
史书上也记载,有天子傩、国傩和大傩等规模的傩祭。而负责傩祭的人便被成为傩人,也被称为“狂夫”。意思是指某个人个子高、力气大、本领强,于是被安排为战胜鬼疫。

简单理解就是行军打仗以前,只要由傩人行了傩祭后,行军打仗就会更加顺利,不会遇到鬼神和瘟疫。有没有效果不清楚,但绝对足以令古人心安。
所以为了将傩人和其他普通士兵区别开来,便在普通士兵淡粉面色的基础上,加上了绿色。兵马俑俑坑中的一些铜车、膏泥、器具等等,也都可以证明傩人的存在。
其三,则是少数民族的象征,京剧《说唱脸谱》里有这么一句: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后续又有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等等。
普通人不知道不同的人物,为何会以不同颜色的脸谱表现出来,有关学者却清楚,戏剧脸谱文化中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诈、黑色代表耿直等等。

至于绿色,和性格并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代表了外藩,也就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因此,绿脸跪射俑很大概率是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陶俑。秦人为了纪念或者感谢少数民族,在战时为他们提供的帮助,便专门设计了少数民族兵马俑。
尤其是地理位置上面,西安原本就是多民族交融的地区,也符合这一背景。只不过就目前来说,推测虽然令人信服,但依旧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和一切。

至于绿脸跪射俑从何而来,为何区别于其他,估计还得花不少时间研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