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并不是天注定,而是可以靠自己来掌握和主导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握有那把改变命运的钥匙。
01
今日事今日毕
拖延是提高效率的最大阻碍,能完成的工作尽量当天完成。
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一位极其重视今日的人,他“不教一日闲过”。
有一次他过生日,客人在他家欢聚到很晚才离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又拿起画笔画画,家人劝他明天再画。
可齐白石却说:“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就是因为齐白石先生坚持这一理念,才在画坛上有如此高的成就。
如何监督自己完成计划好的内容呢?
可以准备一个本子,将当天要完成的工作或学习写上去。
完成一项任务就划去一项,这样可以提高成就感。
只有好好掌握住今天,才能掌握住命运,甚至人生的主动权。

02
拆分大目标为小目标
当你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过大时,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感和压力,使人不愿意行动。
最好的办法是将大目标划分为小目标。
日本马拉松世界冠军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说了他两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办法。
他将比赛最终的目标进行拆分,分为很多个小目标:第一个目标是银行,第二个目标是一棵大树,第三个目标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到终点。
这样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完成了。
人们很容易被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主观上变得疲惫不堪;踮踮脚能够高的目标,可以更好的调动积极性。
03
找到浪费时间的症结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很忙,一天下来,却发现完成的事没几件。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你在瞎忙。
你应该学学时间管理的鼻祖柳比歇夫。
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
记录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每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完成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比如记录他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读书,几点散步,几点写作。
通过记录,他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
从而控制在该事情上所用的时间,进而提高自己的效率。
如果你还在为浪费时间而苦恼,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04
事件分类
每天的事情那么多,究竟应该先做哪件事呢?
时间管理理论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四象限法则。
将要完成的事分为四类:紧急的且重要的,重要的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不紧急不重要的。

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立刻去做,其次有计划地完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紧急不重要的事就委托他人,或外包给别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尽量不要做。
这样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了,大大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05
奖赏自己
养成一个好习惯,当你每次完成当天的任务后,可以给予自己适当奖励。
时间长了,大脑就会认为完成任务有奖赏,就会更愿意去完成这类事。
如果习惯认为完成一件事会遭受惩罚,下一次下意识就会避免这件事。
同样,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也需要奖励。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手机里有电子书,说要看书,却忍不住刷了半小时的手机。
下定决心减肥,看到美味的蛋糕却忍不住吃了一小口。
我们忍不住做一些事情,是因为大脑建立了习惯回路。
在大脑深处脊柱与大脑结合的位置,有一块椭圆形的神经组织,中心名叫基底核。
它控制着人们自动行为,比如呼吸、吞咽或者受到惊吓时的自动反应。
我们生活中有几百种这样的惯常行为,比如你刷牙时下意识先拿起牙膏挤,然后拿起水杯接水,基本上不需要大脑思考。
大脑组成习惯回路分三步组成。
第1步,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习惯,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2步,行为,一个惯常行为;
第3步,奖励。
你忍不住刷手机和吃蛋糕都是受了习惯回路的影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用一个新的、能帮助你变好的行为来替换原来的惯常行为,多次重复直到建立新的习惯回路,这样你的坏习惯就会慢慢改变。
坏习惯改变了,好习惯建立起来了,效率自然会慢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