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人的理性认知从何而来?

1784年,德国哲学家、思想家伊曼努尔·康德,为一家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向自己提问“什么是启蒙运动?”而他给自己的回答是:启蒙运动,是人类从自己加给自己的监护状态下,解放出来。

所谓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引导,人就没有能力运用好他的理智。

但是,当人无法运用好自身理智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性,而在于没有他人的引导,就会缺乏决心和勇气对其进行应用时,那么,这种监护状态,就是人们自己加给自己的。

“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这些,就是当时启蒙运动的口号。

启蒙运动使当时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这种变化,首先是思想上的突破与创新,这些突破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从神权、君主教条、宗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崭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待个体与各种制度之间的关联。

结婚之前,我们需要多少理性认知?

为什么谈孩子的婚姻教育,要提及启蒙运动以及理性的运用?

结婚不就是你情我愿就同居、领证、知会双方父母、举办婚礼的一系列事情吗?

一如我们日常所见,结婚的确是两个人关系的合法化过程。但是,从我国自2009年起就常年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来看,流程化婚姻现象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汹涌。

不断瓦解的婚姻和家庭,让人们忍不住思考:我们的婚前教育,婚姻生活,甚至是男女两性关系教育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芬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E.A.韦斯特马克,曾经于1891年出版过自己关于婚姻的著作《人类婚姻史》。

在这部备受赞誉的社会学著作中,他指出:社会学的目标是解释社会现象,发现它们的原因,揭示它们是怎样、为什么产生的。并且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的天然倾向,这种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在伊丽莎白·阿伯特所写的《婚姻史》中,则明确指出:

“婚姻”对人类和每一个个体来说,就是一种男女关系在法律、习俗和宗教方面的制度体现;婚姻同时还是男女双方在爱情和责任、性与忠诚、育儿与同居、经济互相分担、社会认知等方面共同探讨真相,并最终达成共识的一个生活过程。与此同时,这一过程还涉及父母亲族、财富嫁妆、人际交往、婚姻礼仪等社会各个方面。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从以上学者的著作和观点中,不难看出,从婚姻诞生到现在,它都是一件极其严肃而庞大的,具备社会性、群体性的人类的社会行为,而绝非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所以,当两个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青年男女,在炽热情感的燃烧之下,愿意携手跨进婚姻时,身为孩子们的父母,必然已经从前期的各种接触和考核中,为孩子把好了关。

这些关卡,必然包括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家庭条件比对、爱情与责任、性与忠诚、育儿与教养、经济互相分担、两性关系认知等方面。

当两颗因爱情燃烧的心只顾看见眼前人的美好时,婚姻的社会性功能与连接点,就需要依靠他们的父母,从旁为他们做出判断与抉择。并在适当的时候,最好是在恋爱阶段到结婚之前,就为他们树立起来,梳理清楚。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也只有在责任、家庭条件、人格品性等核心要素都确认清晰无误的基础上,两个人的婚姻,才算是具备了以法律条文来加以确认的事实基础。而确定了这种事实基础的婚姻,婚后往往会较少摩擦与隔阂,并能更为长远、坚实。

抽象地说,似乎是因为缘分到了,爱情甜蜜,互相认可;客观理性来说,则是因为双方在婚前,就已经清除掉了可能导致婚姻出现问题的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并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所以,结婚之前,我们需要的理性认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对方家庭情况(所处的社会层级、社会地位)
  • 2.双方家庭观念和意识形态(价值观、世界观、行为准则、习惯方式)
  • 3.双方家庭社会关系形态(家族背景、亲戚关系、社会稳定性)
  • 4.双方财产情况(避免认知落差,做到观念统一)
  • 5.双方家庭品行、道德、礼仪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乍一看起来,十分枯燥乏味,实际上说人话就是:你的结婚对象家庭条件好不好?你们的三观是否在同一水准线上?你们的父母对于双方以及对方的家庭,是否有足够的认可度?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关于结婚前的理性思考,都必然包括这些方面:价值观、家庭观、人生观、财富地位。

只有当这些最为重要的因素,都在结婚前捋清楚了,结婚典礼之后,逐日平淡如水的婚姻,才有可能不触礁,或触礁之后能够及时得到修复。否则,两个人的婚姻之舟,必然风雨飘摇。

恋爱一个月就闪婚的年轻人,最初为自己的一见钟情而兴奋,一个月的婚姻生活却有可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毛骨悚然。

结婚要尽量选择这四种家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双方在结婚前应该了解清楚、考虑清晰的,却因为时间或者种种原因,没能考虑到。很多青年男女情绪不够理性,不愿去思量和观察这些鸡毛蒜皮,进而将问题隐患直接带入到婚姻生活里。

不理性基础上的婚姻,必然导致婚后恍然大悟,有被欺骗感,进而情绪失控,问题加码。

这种情况下,离婚率能不高吗?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结婚要尽量找这几种家庭:

  • 1.从事正当职业、事业
  • 2.家庭结构完整
  • 3.父母三观正、生活规律
  • 4.彼此经济水平相当

以上四点,看来简单,其实已完全能够体现出婚姻所需的各个方面。当这些外在条件满足之后,才会减少因为观念、财产、行为习惯、社会关系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婚内纠葛或矛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76677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10:43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10: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