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表示二十,读音为niàn,这些知识很容易从字典中查到。
问题是:
如果我们一律把廿读作niàn,有些时候就会明显感觉怪怪的。

大家试着读读以下六个包含“廿”的句子:
1.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唐代 李贺《公出无门》
2.万事升沉千虑外,几人离别廿年前。
——明代 罗洪先《有喜》
3.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红波。
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
——董必武《纪念黄麻起义三十五周年》

4.伯述叹道:”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中国的古籍做榜样的了!你不过看了《廿四史》上……他们到了中国,都变成中国样子,归了中国教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jì)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曾国藩家书》
6.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廿: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那么“廿”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明确指出:“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读二十两字。”
现在明白了吗?“二十”可以写为“廿”,但仍读为合写前的两个音节。即以上前三个句子中的“廿”应读niàn,而后三个句子中的“廿”应读二十。
类似的还有“卅(sà)”和“卌(xì)”,在具体语境中到底如何读,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76677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